(一)概述
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是一种较常用的注射剂型。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依据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和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前者是将灌装了药液的安瓿进行冷冻干燥后封口而得,常见于生物制品,如辅酶类;后者是将已经用灭菌溶剂法或喷雾干燥法精制而得的无菌药物粉末在避菌条件下分装而得,常见于抗生素药品,如青霉素。
由于多数情况下,制成粉针的药物稳定性较差,因此,粉针的制造一般没有灭菌的过程,因而对无菌操作有较严格的要求,特别在灌封等关键工序,最好采用层流洁净措施,以保证操作环境的洁净度。
(二)注射用冻干制品
1.冻干无菌粉末的制备工艺 由冷冻干燥原理可知,冻干粉末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预冻、减压、升华、干燥等几个过程。此外,药液在冻干前需经过滤、灌装等处理过程。
(1)预冻:是恒压降温过程。药液随温度的下降冻结成固体,温度一般应降至产品共熔点以下10~20℃以保证冷冻完全。若预冻不完全,在减压过程中可能产生沸腾冲瓶的现象,使制品表面不平整。
(2)升华干燥:首先是恒温减压过程,然后是在抽气条件下,恒压升温,使固态水升华逸去。升华干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升华法,适用于共熔点为-l0~-20℃的制品,且溶液黏度不大。它首先将预冻后的制品减压,待真空度达一定数值后,启动加热系统缓缓加热,使制品中的冰升华,升华温度约为-20℃,药液中的水分可基本除尽。
另一种是反复冷冻升华法,该法的减压和加热升华过程与一次升华法相同,只是预冻过程须在共熔点与共熔点以下20℃之间反复升降预冻。而不是一次降温完成。通过反复升温降温处理,制品晶体的结构被改变。由致密变为疏松,有利于水分的升华。因此,本法常用于结构较复杂、稠度大及熔点较低的制品,如蜂蜜、蜂王浆等。
(3)再干燥:升华完成后,温度继续升高至O℃或室温,并保持一段时间,可使已升华的水蒸气或残留的水分被抽尽。再干燥可保证冻干制品含水量<1%,并有防止回潮作用。
2.冷冻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含水量偏高:装入容器的药液过厚,升华干燥过程中供热不足,冷凝器温度偏高或真空度不够,均可能导致含水量偏高。可采用旋转冷冻机及其他相应的方法解决。
(2)喷瓶:如果供热太快,受热不匀或预冻不完全,则易在升华过程中使制品部分液化,在真空减压条件下产生喷瓶。为防止喷瓶,必须控制预冻温度在共熔点以下l0~20℃,同时加热升华,温度不宜超过共熔点。
(3)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一些黏稠的药液由于结构过于致密,在冻干过程中内部水蒸气逸出不完全,冻干结束后,制品会因潮解而萎缩,遇这种情况通常可在处方中加入适量甘露醇、氯化钠等填充剂,并采取反复预冻法,以改善制品的通气性,产品外观即可得到改善。